10月29—30日,“2011国际竞争情报培训——建立世界级竞争情报能力”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培训由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北京科技经济信息联合中心联合举办。培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教授、战略和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前主席John E. Prescott教授、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陶庆久博士、武汉大学李纲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刘细文研究员为与会者演绎了一场竞争情报的精彩盛宴。
Prescott教授的《如何设计一个竞争情报框架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深入浅出、结构缜密,阐述一个世界级竞争情报框架的四个阶段——建立框架的背景材料、领域确定、调查确定、路线图。培训人员通过填写竞争情报九维度模型的问卷,对本机构的竞争情报工作进行了诊断,找到了与世界级竞争情报功能的差距,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增强本机构竞争情报各方面能力的方案及在此过程中涉及的问题,Prescott教授逐个进行了点评和回答,使学员获得了全新的认识。
陶庆久博士针对竞争情报中的信息技术问题,进行了题为《竞争情报软件的合理选择和有效使用》的讲座,在分析竞争情报流程及各环节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当下常用的竞争情报软件,梳理出竞争情报软件的评价框架,得出竞争情报软件有效使用的方法。学员们纷纷就日常工作中CI软件的使用难点、困惑进行提问,整个课程通俗实用,气氛活跃。
国内情报学专家李纲教授带来的《自组织映射方法及其实证研究》,与大家分享了一种观察型研究方法——自组织映射法(SOM方法)。自组织映射SOM是一种无指导的聚类方法。目前,SOM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众多领域。
来自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刘细文研究员提出了技术竞争情报分析的崭新理念,即通过开放创新的视角开展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结合开放创新的企业案例,详细分析了开放创新模式下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内容、流程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此方面的实践。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操作层面上,都有较大的收获,对自身竞争情报工作的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并发现了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此次培训的方法、工具对今后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进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